<<<<<< 老子智慧>>>>>>

 

太上老君即老子

 

     太上老君即老子,又名李耳,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縣以東 )人,生於周幽王十年(道藏的《猶龍傳》則記載老子降世於商朝武丁庚辰年)。

     據說生下來就白髮,故號老子,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教創始者。據《史記》所載,老子曾當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後來看見周朝衰敗,即辭官歸隱。據說老子晚年騎青牛西遊要過函谷關,守關的尹喜原來是位修道人,精通天文星宿的學問,知道他要退隱的事後,就懇請老子寫部書留給人們。於是老子就揮筆寫了五千字,這五千字的著作就是《老子》,也稱《道德經》。

     太上老君所作的經典有十二部,《西昇經》、《化胡經》、《道德經》等,而以《道德經》最為世人所知聞。《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卷。老子在書中認為宇宙事物有一個共同的本源,他把它稱為「道」或「無」。

     在先秦諸子中,老子是第一個有系統論述宇宙起源的人,他把「道」視為宇宙本體,這種把「道」做為宇宙本源稱謂的說法,為後人所沿用,成為我國古代哲學上的重要典範。老子的才華獨步當時,就連孔夫子也向老子問過禮。

     他的學說在戰國後期才開始傳播,而莊子是最能發揮老子之學說。東漢以後,隨著佛教的傳入,一些方士在外來宗教的影響下,把老子學說中的思想材料和原有的巫教揉合起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宗教-道教。

     數年前,根據美國學術團體集會,共同推舉老子為世界上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稍後統計世界上最多數量的出版物,排名第一為《聖經》;第二位居然是《道德經》。目前英譯本的《道德經》將近有四十多種版本,德譯本也有十多種,這應該是炎黃子孫,特別是道教徒最感欣慰的事了。

     東漢末的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 入教者要繳五斗米而著稱 ),自稱是出於太上老君口授,因此老子就名正言順成為道教的始祖,而張道陵則被奉為大宗。老子被奉為道教的開山始祖後,有了「老君」、「太上老君」、「玄元皇帝」等名號,原為道教的最高神,但六朝以後,降為第三位,在他之上有「上清元始天尊」和「玉清玉皇上帝」,此三位神祇合稱道教的「三清」。

     唐高宗乾封元年賜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並以《道德經》為上經命令王公諸侯都要習誦,甚至規定為考試士人的內容。唐明皇李隆基在天寶十三年加封老君為「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同時令天下州縣普建玄元皇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