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媒體對呂應鐘的報導

 

請看呂應鐘老師一路走來...1977-1985....1986-1995....1996-2000....2001以後


1995/10 《國寶報導》第44期 採訪整理/謝幹才

專訪呂應鐘教授 解構生命本質與自然奧秘

 

 「原來,我們地球人只是萬千大千世界中,那麼多不同能量的生命之中其中的一種,我們不是最高等,也不是最低等的,我們的能量和頻率,約屬於中間偏低大約在四、五十分之間……」

問:呂教授,您在深入研究外星人與不明飛行物之後,您是如何看待生命?

答:當我研究飛碟外星人之後,就已不知不覺的涉入「宇宙生命」這樣的研究主題。宇宙事實上就是時空。

 上下四方謂之宇,表示空間;往古來今謂之宙,就是時間。生命即在此時空當中。我們如欲理解,就必須去瞭解時間、空間的架構,我個人是以座標的方式來詮釋時間流與空間流的交錯(如圖),於是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時空點,每一個時空點就代表不同的宇宙,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點上,都有不同的生命存在,這些生命因為位處的向量不同,有正有負,因此也有能量大小的差異,如此佛家所講的八萬四千世界也就不是虛言。

 不同能量層次的生命通通並存在此宇宙範圍中,只是說,同等能量者活在同一時空中,不同能量者活在不同時空中,因為頻率不同,彼此間不會互相干擾。

 佛經中所提到的天界,即是比我們能量高、頻率高的時空。地獄則是比我們地球能量低的時空,用這樣現代的、合乎科學的方法來解釋佛經上的十界,就能完全通達。我認為,佛陀十分透徹,祂說的其實並不神秘,這是當初釋迦牟尼開悟後,去感應到宇宙的構成所說出來的,只是描述祂所見到的生命現象。因為祂的能量已進入到另一個能量的頻率,因此可以看到,就和收音機轉台的道理是一樣的。

 雖然現代人可以透過電子儀器輔助我們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事物,護耳朵聽到平常聽不到的聲音,但是仍然有其發展的限制。不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自我訓練(也就是修行),達到可以自由調整頻率的能力,那時,我們就可以親自接觸到所有不同頻率的世界。

 和地球相同頻率的(同在一個空間)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銀河系中的其他星球。根據天文學家的估計,銀河系中約有十萬顆星球有高智慧生物(外星人),我相信,將來科技再進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互相往來了。

 這些現象都是很科學、可以解釋的,不是什麼迷信,所以了解生命、了解這些道理,就會相信這都是能做到的。同時也可以體驗到修行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擁有神佛般的神通,而是不斷地在窮究生命的本質。


1995/8/5 《活水》第99期《生活蒐藏家》特稿

飛碟專家呂應鐘 鑽研飛碟二十年

 

 從民國64年出版《不明飛行物》一書起,呂應鐘就一頭栽進飛碟研究領域,所蒐藏的中外文飛碟相關圖書、資料和幻燈片、照片,都有千種以上,更重要的是不僅蒐藏,而且能配合大學核子工程與天文學的科技背景做深入研究。

 民國66年開始應邀上中視《蓬萊仙島》節目談飛碟,18年來上電視有28次、廣播16次、報紙雜誌介紹次數更多,光是到全國各縣市文化中心、大專院校、高中職校等去演講,場次已有180多場。每個月這些不同場合的紀錄都在增加,就說今年6月份,就有7場演講、上電視2次。

 去年4月起呂先生在廣播電臺開闢每周2小時的「宇宙神祕大探索」現場Call in節目,和聽眾共同探討所有神祕話題,現已成為該臺欲罷不能的熱門時段。時至今日,已出版60種書籍,其中與宇宙、飛碟、神祕靈異有關的有32種,而且每年都用嚴謹的態度寫作新書,提出創見。

 呂先生反對過度渲染、狂熱譁眾、做假造勢,認為這不是做學問的態度。20年來他一直以科學的精神、理智的方法、包容的胸襟、冷靜的態度來研究,任何場合都秉持此宗旨。每年也都要和社會大眾分享他的研究心得,培養國人正確的宇宙觀。

 Q編按R呂應鐘先生是臺灣著名的飛碟資料蒐藏者及研究者,曾代表臺灣參加「世界科幻大會」及國際飛碟學術研究工作,並任「中華飛碟學研究會」理事長。


1995/7/14 福建《泉州晚報》2版,記者徐學

兩岸科幻文學交流的熱心人:呂應鐘

 

 今年5月,台灣「中華兩岸文化統合研究會」組織一個學者代表團來福州參加《台灣:傳統與現代研討會》。在廈門、福州兩地,我有機會與他們多次晤談,共同探究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各種問題。

 在這一群教授中,有哲學家、有歷史學家、美學家,還有國際問題專家。最讓我注意的是一位精瘦幹練的中年人,他衣著樸素隨便,談吐風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稱「呂應鐘同志」。呂先生是台灣中華文化兩岸統合研究會秘書長。今年不過47歲,卻已有著述68種,涉及面包括天文、飛碟、電腦、物理、管理科學、攝影、投資理財、宗教、文學;在台灣文化界為一大「怪傑」。

 由於專業的緣故,我很自然地把話題集中在文學創作上。呂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幻小說家。1977年,他不到30歲,便以「搜尋宇宙奧秘,研究科幻作品」為目標,在台灣自費創辦《宇宙科學》雜誌,但因財力有限,該刊辦了一年便告停刊。1980年,他的專著《科幻文學》出版,這是一本專門研究科幻小說理論與科幻小說創作問題的專著,在海峽兩岸的文學研究界均屬開創。

 交談中,呂應鐘堅定地認為一個民族若缺乏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科技發展必然緩慢。科幻文學、科幻藝術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精神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應該把幾千年人類智慧,那些充滿詩情與哲理的思想結晶以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中國的青少年自小接受科學洗禮。呂應鐘先生還認為,不但對於青少年,科幻小說還應面向全社會,成為當代人的精神滋補。

 呂應鐘先生說:「近年來,大陸的科幻文學比台灣更加活躍,湧現出不少好作品。1991年,我到成都參加世界科幻年會,認識了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的朋友們,看到他們默默地在為中國的科幻文學出力,非常感動。想起自已當年在台灣獨力支撐科幻雜誌時的艱辛,就更覺得應該給他們一些支持。因此,自1994年起,我就拿出資金,在《科幻世界》設立科幻文藝獎,獎金雖然只有萬元,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舉辦兩年來,反響熱烈。我希望以科幻文學為媒,將海峽兩岸的科幻迷重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中國的讀者作更多的好事。」


1995/6/16 大陸《中國航天報》 記者/風平

熱心兩岸科普交流的呂應鐘

 

 台灣的核物理專家、宇宙科學家呂應鐘先生現擔任國際宇宙科學宗教靈學研究總會主席、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秘書長、中華兩岸文化統合研究會秘書長等職,並特別熱心於兩岸的科普交流工作。

 現年 46 歲的呂先生,除研究原子核子、天文學外,在科普、科幻、文學、飛碟等領域也廣具知名度。1975年至今,他已出版各類書籍60多部,其中有《宇宙科學導論》、《2001 太空漫游》、《大神秘》等,1993 年安徽少兒出版社為其出版了科幻小說《龍船征空記》。

 做為台灣飛碟研究會會長,呂應鐘先生至今已出版15部飛碟類書籍。1988 年兵器工業出版社為呂先生出版了《星空碟影》、《UFO在行動》兩部書,書中收錄了他近年來有關飛碟研究方面的文章,同時介紹了一些國外飛碟研究的狀況,其中也有一些篇幅涉及中國大陸UFO現狀,有其獨到的見解。


1992/11/23 《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技日報》

11/22、23 四川電視台多次播出此消息

台灣天文學家呂應鐘設立大陸科幻文藝獎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韓松、實習生魏方)據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一位人士昨日在此間透露,台灣天文學家、科幻作家呂應鐘已決定在大陸設立科幻文藝獎。

 這項獎命名為「呂應鐘科幻文藝獎」,將于明年首次頒發。呂應鐘日前在北京說,此舉是為了鼓勵青少年和新作者,促進兩岸科幻文藝的交流。科幻獎分為文學和美術兩獎,獲獎篇目將由大陸唯一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刊出。

呂應鐘先生是台北天文協會理事,已出版科學科幻著作40餘種,近兩年他還多次來大陸為台商投資者當顧問。


1992/8 新華社《環球》雜誌專訪

飛碟專家呂應鐘

 

(本刊記者/曾飛)

 為什麼夜觀星空時,許多人會從心底升起一股難言之愁?

 台灣飛碟專家呂應鐘說,那是一種鄉愁,是地球人面對茫茫無垠的宇宙所產生的情懷。

 5月的北京,中國UFO(飛碟,又稱不明飛行物)研究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記者第一次見到這位被稱作台灣"UFO權威"的國際知名飛碟專家。他面龐清帥,額頭寬闊飽滿,戴一副質地精良的金絲邊眼鏡,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孜孜尋覓18載]

 畢業於台灣中正理工學院機械系核工組的呂應鐘教授,現在是台灣飛碟研究會會長。他自己說他闖進飛碟世界是"無心之踏入",而孜孜尋覓18年,卻是"冥冥中的支持"。

 18年前,呂應鐘在台北一家書店裡偶然翻到一本名為《地球文明之預言》的英文書,他立刻被書中對地球文明的全新看法吸引住了,於是便將它譯成中文,交給了台灣希代出版有限公司。敏銳的出版商立刻又找來一本有關不明飛行物的書給他譯,就是這本書,使身為核物理學者的呂應鐘推開了一個神秘世界的大門。

 整整18年,除了小部分時間用於養家糊口的工作,呂檢鐘沉迷在UFO的世界裡。他看書、譯書、編書、寫書;他從聖經、佛經、史書、古籍甚至神話裡尋找可能是UFO的記載;他演講;與外國的飛碟專家聯繫;他終日奔忙,促成台灣飛碟研究會的成立……。
l982年7月4目的台灣《中國時報》曾刊有這樣一條消息:"飛碟研究學者呂應鐘3日下午在市立圖書館面對千名充滿好奇的青年朋友演講,為大家揭開飛碟之謎。……演講造成空前盛況,從下午2點一直持續到近6點,<飛碟哪裡來>的疑問為高雄市掀起科學境界之狂熱……"

[講究科學實證]

 呂應鐘教授強調,目前尚無人知道外星文明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將外星人斥之為"怪力亂神"甚至"胡說八道";對這種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必須抱著科學實證的精神去加以研究……。
他說:"我認為飛碟是高智能生物的高科技航天器。我堅信一定存在外星人,但不一定是在我們看得到的宇宙內,它的來源有可能是另外的太空、另外的宇宙。有人認為宇宙星體間距離很遠,而生命又是如此短暫,因此外星人不可能到達地球,這完全是以地球人的觀點來看待宇宙,就好象原始人看飛機……。"

 在呂應鐘看來,"飛碟學"是人類應當正視的"綜合知識",它涉及物理、化學、機械、電子、自動控制、相對論、宇宙論、生物、天文、太空科學、考古學、歷史、宗教、神話學、超心理學以及靈學等。通過研究飛碟,人類才能真正了解宇宙,了解生命,進而了解一切。

 他對無所畏懼,想要走進飛碟世界的人有如下建議:如果你是學理工的,你可以鑽研飛碟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問;如果你是學文科的,你可以在史書堆中找資料,將之"飛碟化",言古人之所未言;而如果你未具大學學歷,但自小勤讀古書,頗有心得,在超心理方面有深厚基礎,那你不妨研究研究飛碟與靈學的關係,必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廣泛涉足]

 至於呂應鐘教授自己,雖是專攻理工科的,卻並未把自已局限於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研究範圍之內。

 在大學二三年級時,他便是學院文藝社的"筆桿子",並參與當時《科學月刊》的事務。從事核物理工作後,他又投資25萬元台幣,辦起了《宇宙科學》雜誌。他自己寫稿、看稿,並和否定飛碟存在的人打筆戰……對於聖經、佛經、神話,呂應鐘亦是埋頭研究,並嘗試從中找出可能是UFO的記載,結果收獲相當豐富。他說:"我研究神話的結論是:世界各地的神話都提到神從天上下來的,而且他們教導當地人天文、數學和生活上的各種知識。比如在新西蘭土著毛利人的神話裡,描述了天狼星的伴星(白矮星),可是這顆星光度很弱,是近代才發現的,那為什麼在古時的神話裡就出現了呢?"

 1980年,憑著深厚的科學和文學功底,呂應鐘開始寫作科普讀物和科幻小說,結果一發而不可收,至今己出版著作幾十本,從而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科普作家。

 然而,他的眼光並未到此為止。呂應鐘說,台灣《產經新聞》的股市預測欄目有個專欄作者叫呂理中,他稱得上台灣股票界小有名氣的股市分析家。"其實那個呂理中就是我。"呂應鐘不無得意地告訴我:"我現在是同時做好幾行,一方面做UFO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做股票分析,給4家台灣公司當股票顧問,收入頗豐,同時還在台灣報紙上發表有關股票走勢的分析文章。"

 然而不論呂理中的股票生意多麼發達,收入多麼豐厚,所得金錢還是源源不斷地流進了飛碟專家呂應鐘的腰包,成了他從事飛碟研究、推廣飛碟理論的經費。

 此次來大陸,呂應鐘給大陸各地的UFO學會贈送了40張一套的幻燈片,共40套,裡面詳盡地標明了飛碟出現的時間、地點和過程。此外他還送了一批飛碟資料和贊助了一些美元。

 談到對未來的打算,呂應鐘說:"多寫一些好書,譬如有關飛碟的,要將好作品、好心得、新資料集在一起。另外是探討時間、空間、地球、宇宙、宗教、神話和目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的書。"


1991/ 9 期 四川《海峽兩岸》雜誌 採訪/林麗

為了兩岸科幻的交流  訪台灣飛碟研究會理事長呂應鐘

 

 「人類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我們現在不能做到的,不能說以後也不能做到。」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筆者見到了前來四川參加「1991年世界科幻年會」的台灣飛碟研究會理事長、台灣《幻象》雜誌主編呂應鐘先生,他向筆者說到了他對科幻創作的看法。

 這位43歲的科幻作家,身著淺色格子襯衣,戴著細邊眼鏡,乍一看去,像位風度翩翩的青年。談到對飛碟的研究,他說:「我是從翻譯飛碟書而引發從事飛碟研究的。1977年曾辦了一本《宇宙科學》雜誌,提出一個號召《探索宇宙奧秘•推動科幻作品》,這是當時台灣第一種探討宇宙科學的雜誌,在島內曾引起很大的轟動,台灣中視有個蓬萊仙島節目專門作了介紹。

 「1982年以前,全台灣出版飛碟書籍達五十多種,以後就漸漸衰退。1982年我還在中正航空科學館辦了7天的<飛碟照片展和書展>,並創辦不明飛行物研究會,到台灣各地演講 70 多場,推廣飛碟研究 (1985年這個研究會改名叫飛碟研究協會),以後由於經費有限,雜誌停辦。但我每年至少都要在台北市天文台進行兩次演講,向各階層愛好飛碟的研究者講解探討宇宙科學的奧秘。目前我已出版 24種有關飛碟的書,而《幻象》雜誌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呂應鐘先生說:「我認為現在對飛碟的研究,不是在討論其有或者無,而是要探討飛碟來自何方。雖然世界上報道飛碟的記錄有很多是誤認的,但是總有一部分是無法辨認的飛行物體,應該得到承認的。」談到台灣對飛碟的研究和科幻文學的創作情況,他說:「目前研究的人很少,只進行一些講座,在這方面,大陸情況要好一些,而且北京師大還專門開設了<科幻小說研究與評論>這門選修課,說明大陸對這項研究很重視。」

 他還說,台灣的科幻文學比較高深,注重文學性,而大陸科幻文學比較通俗,所以容易普及。最後說,這次來大陸開世界科幻年會,與大陸各地同行建立了許多聯繫,這為以後兩岸科幻的交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兩岸科幻交流的前景是很廣闊的。他說,他回台灣後,想編一本《大陸科幻小說選集》,向台灣民眾介紹大陸科幻文學。

 當筆者問呂應鐘先生對 5月上旬出現在四川敘永上空的不明飛行物有何看法時,他詼諧地說:「那是飛碟知道我要到四川來。幾年前我到日本去的前一天,在日本上空就出現了不明飛行物,它對我有感應,所以我一到四川,它也就跟著來了!」


1986/12/26 台灣新聞報

宇宙間充滿外星人 奇形怪狀智慧卻高

因距離地球太遠我們無緣得見 呂應鐘教授昨演講外星人指出

 Q高雄訊R外太空研究家呂應鐘昨(廿五)日在市立圖書館以「外星人存在嗎?」為題,詳細剖析外星人存在的神秘性。此項演講,除分析外星人的生存條件外,更詳加說明地球與外星人通訊的情形,同時輔以幻燈片解釋說明,內容生動有趣。

 呂應鐘任教於文化大學,是國內少數核子工程權威之一,尤其對外太空生物的科技、哲學、倫理、心態、社會、時空轉換均有獨到的研究。

 Q新聞報記者謝梅芬特稿R「地球以外,宇宙間別的地方,究竟有沒有像人類一樣具有智慧的生物存在呢?」人類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常常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文化大學呂應鐘教授說,科學家認為宇宙間充滿了外星人。然而為什麼卻沒有真正歷史的考據呢?這是「時間」的因素。「時間是第四度的空間」呂教授認為時間要配合得恰當,二個星球的生命才會有可能能碰到一起。因為宇宙間是浩瀚無窮,星球離我們太遠,在我們短短的有生之年恐怕還是沒辦法和他們取得連繫。

 就以最靠近我們太陽系的一顆巨星半人馬座的「南門二星」,用光速走一趟都要有4.27年,如果目前太空船速度「飛」一趟,也要幾十萬年才能到達,這些外星超級生物即便存在,我們也只是可「想」而不可及。

 既然科學家都相信宇宙中有很多星球有生物,那麼他們會是什麼樣子?威爾斯想像中的火星人形狀類似章魚;有些人自述被擄上飛碟,看到外星人有「小綠人」;其身材約為一公尺左右、頭大、隻眼凸出、四肢削瘦、沒有鼻樑、只有鼻孔、嘴巴小或只有裂縫。據阿根廷一位被擄上飛碟的人所說,這些飛碟人還說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星,在家鄉也有黃、白、紅、黑等各種人。

 有了外星人的形象,那麼外星人是否和我們一樣是高度發展的智慧體呢?呂教授精闢的分析,所謂高度智慧生物是指大腦異常發達的生物,必須具有三項特色:1.必須能站立,2.腦袋要大,3.四肢要妥善運用,使手腦配合得當。由於目前無法找到外星人進行實驗解剖,所以外星人的智慧程度就如同一團迷霧。

 在離開太陽系,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上百億顆像太陽一樣具有行星的星球,根據此項理論,呂應鐘很有把握的說:宇宙他處不但有別的生物,而且有些生物可能比地球人還要高等,只是這些星球離我們太遠,在我們短短有生之年,恐怕不易找到。

 呂教授強調沒有人知道外星文明會是什麼樣,但是我們不能憑此就把外星人斥為「怪力亂神」甚至「現代神話」,這種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必須抱著科學實證的精神詳加研究。

 呂應鐘說:「人類的思想總要改變的,我們今天不能理解,甚至揶揄嘲笑的事物,在明天也許能得到滿意的解釋。」也許在幾萬年後,外星人就「造訪」我們可愛的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