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科學眼看歷史

  呂應鐘

 

◎ 《夢溪筆談》的科學

  閱讀古代著作,必須具備豐富的現代知識,方能在古書字行之間,尋覓令人讚嘆的科學記載,否則會流於考據和訓詁,產生『古代中國沒有科學』的謬誤思想。
  《夢溪筆談》是一部相當了不起的古代中國科技文獻,可惜的是沒幾人用現代科學術語加以注釋,年長的一輩無法用日新月異的科學知識來詮釋,年輕的一代也無法領會文言間的科學觀,徒使八九○年前的偉大書籍默默流傳。
  《夢溪筆談》是宋朝沈括的作品。沈括是杭州錢塘人,生於北宋仁宗天聖九年,即公元 1031 年到元祐元年。(公元 1086 年時,沈括 55 歲,還居名為京口的地方,在那兒閒居時寫成了《夢溪筆談》一書。)
  該書雖稱為『筆談』,其實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學術著作,也像是一部常識百科全書。內分廿六卷,人文科學方面包括文學、音樂、史學、政治、藝術、書畫等,自然科學方面包括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天文、醫學、氣象、醫藥和技藝等。
  現引述該書若干記敘,並用現代語言注釋,來觀賞一下《夢溪筆談》的科學文獻。
  關於『隕石』,在卷二十〈神奇〉篇中有云:『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赫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於中熒熒然(發亮),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挖)於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
  這一段文字就是隕石落地的記載,文中提到隕石顏色如鐵,重量也和鐵一樣,可見是『鐵質隕石』。『鐵質隕石』是隕石的一種,其他還有兩種,稱為『石質隕石』『半鐵質隕石』。
  在《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異事〉記載中,有這一段文字:『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蜒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撲之,乃石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這是爬蟲類化石的發現,由記載可知於形狀如龍蛇,有鱗甲,可能就是古代巨蛇的化石,可惜當時社會上不知『化石』可以研究古生物的生態,反而擊碎,無故損失考古材料,相當可惜。
  在卷二十四〈雜誌一〉中有云:『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生於契丹慶州之地大漠中︰︰』,這就是現在所知的袋鼠,此段文可知,古代契丹之地,是現在的東北,早在八百年前就有袋鼠存在。
  然而根據動物家所言,袋鼠大半產於澳洲,除此之外,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也有出產,南北美洲相當稀少。又根據化石記錄知道,袋鼠曾遍佈新舊大陸,後來澳洲和亞洲分離(這是新大陸漂移理論),其他地方的袋鼠不知何故相繼滅絕,只剩上述數個地方有出產。可見,亞洲東北地方不會有袋鼠存在,可是『夢溪筆談』的記載又如何解釋?這一點倒是值得生物學家來研究。
  《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異事〉中有一段記錄相當難解,現先錄如下:『嘉祐(年)中,楊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齊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頓忽張殼,其大如半蓆,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
  如果文中記載的為河蚌之珠,不可能發光,也不會飛。由文中可知,此『珠』會潛入湖中,會飛上天,發出的光強得像太陽,不僅外表會發光,內部也會發出銀白色光,在出現十餘年後即不知去向。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如果我們將『珠』想成『不明飛行物體』,想成『飛碟』,那麼,這段記載之謎就迎刃而解了,因為『飛碟』似珠,會潛入湖中,它有窗子,打開之後會看到內部的光,光線強時好像初升太陽,它的飛行快速,在嘉祐年代(公元 1060 年代)時曾出現十多年,以後就不再出現了。
  由此,我們可以說《夢溪筆談》已有『不明發光飛行物體』的記錄了,因為不如此解釋,實在無法覓得更好的說法。如果我們相信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真實的記錄文獻,就該相信這段文字的真實性,否則,《夢溪筆談》不會受著作《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的李約瑟如此重視,並稱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最有趣的人物了。
  《夢溪筆談》值得國內各種領域的科學家來共同注釋,讓將近九百年前的偉大著作換上現代風貌。它不僅能使現代知曉宋代的人事和官政、藝文和書畫,更可在其中找出相當多值得探討的科學問題(如袋鼠),也可獲得生物學與考古學的新資料,充實我們對祖先成就的認識。

原載於 1979 年 12 月 11 日《民族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科學眼看歷史 ]  [ 回呂應鐘中文首頁 ]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