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星傳人:呂應鐘科幻小說集》

前 言

  我喜歡科幻 (Science Fiction,簡寫SF),一九七三年起開始讀科幻小說,而後在一九七六年嘗試寫科幻小說,並在一九七七年自掏腰包創辦《宇宙科學》雜誌,努力地在台灣推動科幻,並多次舉辦科幻座談會,試圖讓科幻能在台灣發展,然而響應者極少。
  台灣的科幻市場長久以來少有人關心,除了倪匡先生的科幻作品(有一些人不認為是科幻,而稱之為奇幻)暢銷外,迄今其他科幻著作仍然未成風氣。
  在台灣寫過科幻的作家也有二十多人,但大多數卻是發表一、二篇就停筆,能出書或長期寫作科幻作品者不超過五人,近年更是凋零。我在一九八○年出版理論性的《科幻文學》一書,迄今仍是台灣唯一一本科幻理論書籍,可見台灣的科幻市場實在冷漠得令人失望。
  雖然我走這一條路覺得孤獨,但常有超乎地球思維的殊勝感。
  由於我從一九七五年起就在台灣推動幽浮研究(UFO,中文「幽浮」二字也是我在一九七八年定譯的名詞),大家都知道飛碟外星人的題材和科幻小說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能孜孜不倦地對科幻情有獨鍾,也是冥冥中注定之事。當然也由于深入UFO及SF這二大主題,使我對宇宙觀、人生觀有很大的了悟,同時也得到不少啟示,並時常思考一些人類的現象。
  多年來,時常在思考什麼樣的科幻表現才是中國風格的科幻,老實說,我不喜歡西洋一些科幻小說的風格,那是適合西方人卻不一定適合中國人。自古,中國就有自己的傳奇小說、俠義小說、神異小說、志怪小說等等,為何要摒棄自己的風格而學西方,卻又學不像呢?
所以本專輯收錄的是我個人二十年來寫作並發表過的科幻作品,有神話性質的<龍星傳人>、有歷史背景的<曠古遺音><宋朝遺事>、有俠義的<星劍天涯>、有探討古文明的<日落金字塔>和<巨神>、有涉及近代史的<世紀大爆炸>、有現實的<海底飛碟基地>、有以時空理論為主的<時光巡邏員>和<超時空旅程>、以及西式電影情節的<宇宙特使>等等。有些作品曾於一九八六年由晨星出版社以《時光巡邏員》為書名出版過。不過,這個版本將若干篇做了一些文字修飾,並加上數篇一九八六年之後的作品。
  我不是小說家,我的小說寫作技巧也不好,更沒有小說家的造詣,我寫這些科幻作品的目的,最重要的只是提供讀者一些思考主題,所以請讀者思考每一篇提供的內涵,而不要用小說文類的角度批評我的科幻寫得不好。我只希望站在宇宙宏觀角度,思索數千年人類文明的起源、歷史的進展、科技的進步、天人合一的觀念、甚至未來的發展,明白的讀者應該可以透過每一篇作品,讀懂我所要表達的理念。
  一九九三年起,我透過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每年提供一些獎金設立「年度科幻文藝獎」,得到極大的回響。我的目的是在激起中國大陸科幻的起飛,發掘更多的年輕人參與科幻的寫作。我相信,我們可以踏出自己的風格,不要老是跟在西方人的後面,這才是大家要努力的。
  近年來,知名科幻作家葉李華博士致力於台灣科幻小說的推廣,我很感動他說的一句話:「物理界少我一個人不會有損失。」是的,身為加州柏克來大學物理學博士,要在一流大學任教是很簡單的事,然而由於喜歡科幻,主持「科科網」大力推動科幻,在世新大學首開台灣第一砲<科幻天地>課程、在交通大學開課,又在天下文化規劃科幻系列,這種為科幻赴湯蹈火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眼看著台灣科幻風氣將由葉博士的努力而在廿一世紀開花,回想台灣科幻界四十年來的辛苦路程,以及曾經為科幻共同出過力的一些前輩,心中難免有說不出的惆悵。
  本書只是一個個人的紀念,稱不上是台灣科幻界的里程碑。我最大的希望是使熱愛科幻且支持科幻發展的作家朋友結合在一起,為中國風格的科幻找出一條合適的路,也許這個過程不好走,也許這只是我個人的夢想,但,人類許多偉大的成就不是先來自于夢想嗎?
  另外,我也希望能在南華大學通識課程中開授《科幻文學與電影》課程,讓現代年輕人能在賣座的科幻影片中,多一點深度的宇宙思考。
  祝福台灣的科幻風氣能被更多人接受。

  呂應鐘 于南華大學
  公元二千年十一月十一日

回本書目錄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連結※
呂應鐘出版著作
呂應鐘首頁
科幻時空

 

星客首頁】【連絡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