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1.jpg (3988 bytes)

 現代人禪病的防治

  夏金華先生
(博士候選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事關係複雜,慾望與現實的矛盾加劇,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希冀有一種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以應付現實的挑戰,改善自身的生存條件,達到既定的生活目標。行禪練功正是在此複雜背景下的一種選擇。因此,可以這麼說,現代人禪修的目的雖然五花八門,但其功利色彩極為濃厚,則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很少能見到純粹為發菩提心而入禪定的人。在此情形下,禪病的發生更是不可避免的了。

  禪修的層次很多,境界也各不相同,現代人在禪修過程中發生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亦多有出入。禪病患者大多由于無人指導、盲修瞎練或急于求成,或謂融心息不當等原因造成。以練功中最容易發生的「大動不止」的現象為例,此為醫學報告中一再被提及。以禪修的類別分析,此與「八觸」之一的「動觸」過火十分相象,盡管二者並不一定相同。(八觸為:動、痒、輕、重、冷、暖、澀、滑等八種生理現象)。
  正常的動觸應當是身心微微而動,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及全身,不遲不急,是謂適中。大動不止,明顯是太過的狀態。此是修行者盲目追求動觸現象,品嘗動觸滋味,不知不覺中助長了動觸程度所致。而一點不動,如同被縛,則又為不及。此外,判斷是否為引發初禪的動觸的標誌還有兩個:一是初禪的動觸只能在未到靜定的基礎上發生,如果未達此定境,即不是初禪的動觸;二是動觸發生時,是否伴隨著十種功德的心理狀態,換句話說,即是否有舒適、愉悅、明淨等心理境界產生。有此即是,相反,則不是。

  修行者如能在修煉之前了解有關知識,對于預防「大動不止」的產生是有幫助的。筆者在佛學院念書時,有同修為求神通,用功精進,連晚上都不睡覺(叢林裡稱為「不倒單」),終於引發動觸過火,搖動不止。以致夜裡十二點鐘還得去樓下的「天井」裡「跳舞」。當時並不知道是「病觸」,大約過了二十多天才慢慢消失。如果這種症狀持續不斷,則有可能發展成為「魔觸」,即走火入魔一類。對此,修行者也不必恐懼,可以先停止修煉,將思想意識轉向專注觀察外境,消除思想上的緊張情緒,再用「六字訣」中的「噓」字法糾正之。(六字訣為吹、呼、唏、呵、噓、哂等六種吐氣法)。
  治療此症的另一種方法是使勁伸直手指,把全身的緊張感引導至十個手指的指尖,然後搖動手腕,抖動手指,放鬆情緒,感覺此症已從指尖排除出去,症狀會逐漸消除。如果效果不佳,也可以請人拍打,大動即可停止。

  輕觸,是八觸中的又一觸,表現方式為「輕如上升」。有一大學生習靜數年,一日在河邊行走,突然覺得身經如無,飄飄欲飛,於是縱身一躍,掉進河裡,幸虧及時被人救起,才未發生危險。嚴格地說,這並不算是禪病,倘能不當回事,再進一步用功,也許有可能引發禪定,可惜他並不懂得這些,所以半途而廢。
  走火入魔,是現代人修禪中最為普遍的現象。錢宗懋所著《氣功走火入魔的防治》一書提及醫學界精神衛生方面的醫師,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走火入魔的近三十種病理現象,並從練功和藥物兩方面加以對治。以中國著名精神衛生專家張彤玲收治的356例因練功出偏導致精神障礙的患者為例,治愈率為52%,好轉者43%。雖然,其中絕大多數患者是因練氣功而走火入魔,但患者本人並不知道禪修與練氣功的區別,況且,禪觀的入手工夫與氣功也基本相同,前者有五調(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後者僅講三調(調身、調息、調心),且對身體都具有顯著的醫療效用。
  更重要的是,練氣功的走火入魔與禪修者走火入魔其症狀也大體相似,正如某寺廟的一位小法師因習禪而誘發精神病與一位練氣功出偏而導致精神障礙的患者同住一家精神病院,服用的是同一藥物,後一同康復一樣。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在于,現代社會的禪修行者,一般道行不深,走火入魔也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即修煉未久即著魔,與《楞嚴經》所述魔境不可相提並論,卻與練氣功者引發精神障礙的現象相去不遠,故而治療也相對容易得多。對于此類禪病,一般用心理和藥物施治,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有一種輕微的「走火」現象值得警惕。如有行者修煉既久,有時瞎貓逮死老鼠,引發定境現景,於是如《楞嚴經》所說「心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宣揚自己齊佛,以為三大阿僧祇劫,一念便能超越,因而心著狂魔,逢人便誇,我慢無比,「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其實,此定境只是暫時得到,轉瞬即逝,並非實證之結果。
  此類修行者以在家居士為多,對同道有極大的訴說欲,常暢談自己的修行經驗,甚至吹噓自己能阻止美國航天飛機的發射升空、聖嬰現象可以一朝減除之類,有的還寫出專著,要求出版社出版,遭到拒絕後,便大罵他們為「無知小兒」等等。此類修行者談話思路清晰,生活起居也正常,看不出有病,只是思想仿佛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對這種禪病,由于患者本人拒絕治療,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療法,特此提出,以供研究。

  鑒于上述原因,修行者預防禪病不妨採取下列方法:首先,應根據個人的年齡、體質及氣質、性格和能力等因素,審慎選擇適合自己的修法,例如修習天臺宗的「六妙門(數息門、隨息門、止門、觀門、還門、淨門)」,每門適當各修幾天,若其中一門試修後,覺得身安息調,心境暢然,或有「泯然澄靜,帖帖安穩」的狀態,即專修此門,不計日月,常習不廢,必有深利。要是發生障礙或不良反應,則另換一門,切不可人云亦云,朝三暮四,以免出現偏差。
  其次,邀請有禪修經驗的明師作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便於正確掌握修習要領,少走彎路。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得到糾正。再是,修禪時,應當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緩急得宜,不要急于求成。時間以早晚為佳,應選擇安靜、空氣流通、冷熱適中的場所,避免在暴風雨及電閃雷鳴時行禪,否則極容易受驚發狂。
  對于禪修中可能發生的諸如上述熱如火炙、冷如水灌、痒如蟲咬、急如繩縛、重如物壓、輕如欲飛、疼如針刺等感覺,或歡喜躁動,或憂愁悲思,或昏沉迷醉,或驚恐不安,或惡念頻生等種種幻覺幻境,均應一概置之不理,則可與著魔無緣。
  最後,每次修習完畢,應稍稍活動一下肢體,特別是身體、頭頸、雙肩及兩手,再搖動兩腳,有時間可磨擦全身,然後將搓熱的雙手掩在兩跟上,緩緩睜開眼睛,休息片刻,再下座行走。不然會發生頭痛、骨節酸疼等疾病。

  從防止禪病的角度來說,行禪必須選擇僻靜之處,以免因聞恐怖之聲而受驚發狂,如《治禪病秘要法》所述。智者也將「閑居靜處」作為修習止觀的「五緣」之一。但事實又不盡然,慧皎《高僧傳》、道宣《續高僧傳》歷載禪師入深山人跡罕至處,時聞虎狼咆哮之聲、魔獸面目猙獰可懼,卻習之如常,進而得道,並不具備五緣。
  倘說他們是高僧,非同尋常,那近世國學大師錢穆,年輕時習上觀甚勤,一日夜深,突聞火銃聲,受驚之下,反見佳境(詳見錢穆所著《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亦為一例。由此可見,習禪因人而異,萬別千差,不可一概而論。當然,對于初機而言,仿似具備五緣為上策,尤以「親近善知識」一條,最為要緊,現代修行者著魔發狂,多與缺此條件大有關係。

  禪病的發生,因修行者的資質、遭遇、環境等種種因素的不同而異其所見,或生理或心理,或生理心理並具,但無論是四大增損病、五臟之病,還是著魔成病,抑或是業病之類,總以妨礙禪修、傷及慧命為表現形式,如由于生理病患而無法繼續行禪,或因著魔而誘發精神病,嚴重者或至損命。
  所以,禪病的對治也因人而異,重在摸清病象,辯證施治,而且,不管是用禪修對治,還是心理療法或是藥物醫治,也都有對症的問題。比如同是因行禪不當引起的五臟疾病,在醫學不甚發達的古代,同時又有善知識攝受的情況下,往往採用行禪方法療治,而在現代則以住院接受藥物治療為主;同是著魔成病,現代多以心理療法或藥物調治,過去則以觀想等法糾正。

  因此,時代在變,習禪的主客觀條件也在變,禪病的發病因緣不同,其對治方法也相應有異。目前,藥物、針灸、心理、哲理、點穴等多種醫學療法的開發,正是現時代的產物,是一個進步。惟有禪病的對治取得顯著的療效,才能使禪法為更多的現代人所用,從而使其獨特的價值真正得以體現。

本文經作者授權本站刊登,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不得轉載。


[ 回『靈異、超能力』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