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超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涵義

 張展源博士


[回目錄頁]

第一章 導論

1-1 超心理學的歷史與現在地位
  超常現象在各時代與各地方均可在宗教奇跡、巫術、魔術、神秘修鍊等領域中發現。到了十九世紀,這些超常現象加上下列兩項因素乃開始引起科學家的重視與研究﹕(1)德國醫師梅斯莫(F. A. Mesmer,1734-1815)所施行的催眠術中表現出的透視能力,他並創立「動物磁性」(animal magnetism)的理論。(2)「精神主義」(spiritualism) [註1]與靈媒現象的廣被流傳。

  1850年代初期,所謂的「桌子旋轉」現象(table-turning, 亦稱為「桌子傾斜」或「桌子出聲」,table-tilting or table-rapping)[註2]廣泛地流傳於歐洲及美國,它連同其他的超常現象終於引起了嚴肅的科學家的注意。當時對超常現象進行調查的著名科學家有﹕物理學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1867),化學家賀爾 (Robert Hare),與達爾文齊名的進化論者華勒斯 (Alfred Russell Wallace,1823-1913),天才科學家克魯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 等等。
  在這些科學家的影響下,一群學者[註3]於1882年成立了「心靈研究社」(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簡作SPR),目的在結合學者之力量對超常現象做系統而科學性的研究。三年後「美國心靈研究社」(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ASPR)相繼成立。

  1928年,美國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成立了超心理學實驗室,由萊恩博士 (J. B. Rhine,1895-1980) 進行研究。他於1934出版《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公布其實驗結果。萊恩的研究促使英國學者索爾 (S. G. Soal),泰瑞耳 (G. N. M. Tyrrell) 等人的進一步實驗研究。「實驗超心理學」因而產生。
  1957年,萊恩組織了「超心理學協會」(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成為超心理學的第一個學術團體。該會於1969年被「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接納為正式會員(先前曾兩次申請入會,但被拒絕),超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之學術地位正式被肯定。[註4]
  另外,蘇聯的生理學家巴克特列夫 (Buchterev) 早在1916年便進行ESP的實驗研究。1960年代初期,伐夕列夫 (Leonid Vassiliev) 對遠距催眠的實驗亦廣受重視。蘇聯一直是超心理學研究的重鎮。[註5]

  根據美國心靈研究社1987年出版的統計資料,全球共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等七個國家的三十五所大學在不同科系的大學部或研究所中開設有學分的超心理學課程,這些科系大部分是心理系,但有四所開在哲學系、三所開在宗教或神學系、還有開在社會系、社會科學系、一般科學系的﹔另外有二十所大學或研究機構開設非學分的課程,幾乎都開在「延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的課程中。[註6]
  在蘇聯方面,從事超心理學研究的大學與機構即達三十所之多[註7],而且蘇聯希望能將超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軍事方面,故其研究經費均由國防經費中支出。東歐國家受其影響,亦均由政府出資鼓勵超心理學研究。不過,他們把超心理學稱作「心子學」(psychotronics),因為此名稱「感覺上」與唯物論較「相容」。[註8]

  1985年「超心理學協會」對超心理學作如下的定義:「超心理學研究明顯的行為與經驗的異常現象,這些現象存在於目前已知的解釋有機體與環境及有機體彼此之間的訊息與影響力傳遞的解釋機制之外。」[註9]
  具體言之,這些現象包括超感官知覺(ESP)、念力栘動物體(Psychokinesis, PK)、透視 (clairvoyance)、心理感應 (telepathy)、預知(precognition)、臨死經驗 (Near Death Experience)、出竅經驗 (Out-of-Body Experience) 等等。
  超心理學與心理學有密切的關連,因為這些現象與意識、夢、睡眠、催眠、靜坐、知覺、記憶、生理回饋(bio-feedback)等心理學研究的題材有關[註10]。但是對超心理學進行研究的物理學家則喜歡稱此學科為「超物理學」(paraphysics),因為超常現象中牽涉到能量、力、時間等物理學概念。

1-2 超心理學與哲學的相干性
  當代西方哲學家在整個超心理學的發展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單就英國的心靈研究社的歷屆總裁而言,不同的傑出哲學家共擔任達二十多年,他們分別是﹕劍橋大學倫理學教授西吉魏克 (Henry Sidgwick,1838-1900)、巴發首相 (Arthur Earl of Balfour,1848-1930 )、實用主義大將詹姆士 (William James,1842-1910)、法國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1-1941)、英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希勒 (F. C. S. Schiller,1864-1937)、牛津哲學教授傑克斯 (L. P. Jacks)、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德里希 (Hans Driesch,1867-1941)、劍橋大學倫理學教授布柔德 (C. D. Broad,1887-1971)、牛津大學邏輯教授普萊斯 (H. H. Price,1899-1984)、英國分析哲學家曼德爾 (C. W. K. Mundle,1916- )。[註11]
  1967年出版的《哲學百科全書》中,有兩篇討論超心理學的專文一是曼德爾寫的〈ESP現象的哲學涵義〉 (ESP Phenomena, Their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一是伏樓 (Antony Flew) 寫的〈預知〉 (Precognition)。[註12]
  至今,至少有一百位以上的哲學家發表過討論超心理學的嚴肅論文,這些文章許多被收在討論超心理學的哲學涵義的論文集中。[註13]上列哲學家均是當代哲學界的重要人物,他們的影響是深遠的。最明顯的是:他們吸引了更多的哲學家對超心理學或心靈研究進行討論及反省。其次,這些哲學家的超心理學研究或見解成為對這些哲學家做整體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超心理學成為當今及未來哲學研究者或哲學史家所應涉獵的一門新興學問,這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哲學家對心靈研究的關心是有其原因的。首先,從科學哲學的觀點來看,超心理學被接納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是否「合理」,超常現象應如何加以描述及解釋,超常現象的證據性問題如何解決,以及超心理學的發展是否謹能依據實驗研究等等,這些工作哲學家可以參與,而且哲學家的邏輯素養及批判精神對超心理學的嚴肅發展亦可提供警惕與糾正。
  再者,從分析哲學或語言哲學的觀點來看,超心理學中所使用的名辭 (terms) 是否合理,如何界定,其意義與指涉是否明確,是否需要作概念的澄清等等,這些工作亦都是哲學家值得從事而適合從事的。
  哲學家更感興趣的是超心理學的哲學涵義 (implications) 部分﹔即假定超心理學研究的各種超常現象是真的,則這些事實對哲學問題,如時間、因果性、身心關係、唯物論、宗教起源等,之討論將有何涵義。
  這些哲學家在這方面的工作是嚴肅而認真的,雖然他們之間的意見不相一致或甚至是互相敵對的﹔而他們所留下的討論資料或論文也已經是「汗牛充棟」,嚴格說來,這些都是「當代哲學」的一部分內容,美國哲學家陸衛(Jan Ludwig) 呼籲成立「超心理學哲學」(Philosophy of Parapsychology) 專門探討其中問題。[註14]

1-3 本文目的、進路 (approach) 、及各章概要
  本文旨在將西方哲學家討論的「超心理學的哲學涵義」做一整理與論述,所牽涉到的哲學領域有「科學哲學」、「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及傳統哲學中的某些問題。

  本文採用「題材進路」(topic-approach) ,即不對某一哲學家對超心理學研究的整個意見及該意見對其全部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作介紹,而是以題材或問題為核心,在需要處才引介某一哲學家的意見。這樣可以保持全篇論文的一貫性。
第二章將對超心理學的「科學」地位的爭議略作說明,並將論及超心理學所牽涉到的「科學哲學」問題。
  第三章將從分析哲學及語言哲學的觀點,介紹哲學家對超心理學的語言所作的分析,這工作對超心理學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第四章將討論超心理學對某些哲學問題的涵義,所處理的問題有﹕超心理學與「基本限制原則」(basic limiting principles)、超心理學與唯物論及心身問題 (Mind-Body Problem)、及超心理學與宗教哲學之關連性。
  第五章對超心理學研究的意義作一總結,並呼籲中國哲學界對超心理學加以關心及重視。

[下一頁:第二章〈超心理學:科學或假科學?〉]  [回目錄頁]

附 註:

[1] 「精神主義」認為宇宙中有精神的機構與力量存在並發生作用。[回本文]

[2] 「桌子旋轉」的超常現象是這樣的﹕若一群人圍坐於一個桌子並將手平放於桌面上,一段時間後,便有敲打聲音被聽到或桌子傾斜起來。有時桌子會搖晃並連同圍坐其旁的人在室內移動。在某些情形下,這些人宣稱桌子會懸浮起來。[回本文]

[3] 主要的發起人是﹕物理學家巴瑞 (William Barret)、哲學家西吉魏克 (Henry Sidgwick)、邁爾 (Frederic Myers) 及語文學家哥內 ( Edmund Gurney) 等人。[回本文]

[4] 美國 AAAS 的地位是這樣的﹕美國的各種科學的科學家各自組成協會,如「美國物理學協會」、「美國化學協會」、「美國天文學協會」等,這些協會再組織起來成立 AAAS,可見其地位是相當崇高的。[回本文]

[5] 以上關於超心理學之歷史,本文參考Ray Hyman,"A Critical Historical Overview of Parapsychology," in Paul Kurtz, ed., A Skeptic's Handbook of Parapsychology ( Buffalo, N.Y.: Prometheus Books, 1985), pp.3-96 (本書以下簡稱 SHP);Paul Kurtz, "More Than a Century of Psychical Research," in SHP, pp.xi-xxii; John Beloff, " Parapsychology", in H. J. Eysenck, W. Arnold, and R. Meili, eds.,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72), pp. 366-368.; Arthur Koestler, The Roots of Coincidence ( London: Pan Books, 1974), pp.11-49.[回本文]

[6] 資料中顯示﹕美國加州的甘乃迪大學(JFK Univ.)在「意識研究」的碩士課程中可讓學生專攻超心理學,加州洛杉磯的 Antioch 大學在臨床心理學的碩士課程中亦可讓學生專攻超心理學,荷蘭的Utrecht大學設有超心理學實驗室,可以指導研究生的博士班研究,該實驗室並發行European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一直是歐洲大陸超心理學研究的重鎮,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更提供博士課程。見Donna L. McCormick, ed., Courses and Other Oppertunities in Parapsychology, 10th ed. (New York: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aearch, Inc., 1987)愛丁堡大學於1985年設立「寇斯特勒超心理學講座」(The Koestler Chair of Parapsychology)。此講座是依據著名學者Arther Koestler遺囑的建議而設立的,隸屬於心理系,目前有三位教授及四名研究生。見Robert Morris,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Koestler Chair of Parapsychology," Bulletin of Univ. of Edinburgh 24/3 (May, 1988), p.12.[回本文]

[7] 見 Martin Ebon, Psychic Warfare: Threat of Illusion? (N.Y.: McGrall-Hill , 1983), pp.223-4. [回本文]

[8] 同上,p.99.[回本文]

[9] 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erms and Methods in Para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82 (October 1988), p.353.[回本文]

[10] 參考 Hilgard, et 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8th ed.,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83), Chap. 5,6.[回本文]

[11] 見Arthur Koestler, The Roots of Coincidence, (London: Pan Books, 1974). pp.32-4.[回本文]

[12] 其他在 <Materialism> 一文中有一段討論唯物論與超心理學之間的相容性問題﹔在介紹布柔德及杜卡斯(C. J. Ducasse) 的專文中均有一段論及他們對超心理學的意見;尤其還有專文介紹邁爾(Federic W. H. Myers),嚴格說來,他不是哲學家而是著名的古典學者,但他是重要而有影響的「超心理學家」(前已述及)。見 P. Edwards, e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New York: Macmillan, 1967), Index.[回本文]

[13] 目前關於超心理學的哲學論文集有下列主要幾本﹕
(1) Antony Flew, ed.,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Parapsychology (Baffalo: Prometheus, 1987).
(2) P. A. French, ed., Philosophers in Wonderland: Philosophy and Psychical Research (Minnesota: Llewellyn, 1975).
(3) P. Grim, e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Occult. (Albany: SUNY Pr. , 1982).
(4) M. P. Hanen, M. J. Osler & R. G. Weyant, Science , Pseudo-Science and Society (Ontario: Wilfrid Laurier Univ. Pr., 1980).
(5) Jan Ludwig, ed., Philosophy and Parapsychology (Buffalo: Prometheus Books, 1978). 以下簡作 PP。
(6) Shivesh C. Thakur, ed., Philosophy and Psychical Research,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76). 以下簡作 PPR。[回本文]

[14] 見 PP, pp.17-40, 453.[回本文]

 [下一頁:第二章〈超心理學:科學或假科學?〉]  [回目錄頁]

感謝張展源博士提供精彩論文!!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