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晚清科幻小說研究 (1904-1911)

 林健群 (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論文摘要:

  「科幻小說」是近代科學誕生以來,新興獨立的小說文類,它是「科學」、「幻想」與「小說」三要素交集的文學創作。在西方,十九世紀初期,出現了第一本科幻小說作品;在中國,則遲至二十世紀初期的晚清,才開始有科幻小說的創作。
  最早的中國科幻小說是創作於1904年,荒江釣叟在《繡像小說》連載的《月球殖民地小說》。因此,以「晚清」作為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的肇始階段,並據此研究晚清時期的科幻小說創作,對於理解科幻小說引進中國的傳播情況與最初的創作原貌,是別具歷史意義的。
  此外,晚清時期適值中國國勢的重大動盪,處於時代變局中,晚清科幻小說同時記載了西力東漸下社會情勢的演變與新舊思潮衝擊中的人心趨向。因此,選擇以「晚清科幻小說」為研究對象,既能針對中國科幻小說的起源,進行整體性的探究,以提供日後編寫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的參考;並且在文學反映時代精神的課題上,對於了解晚清時期的歷史現狀,亦有其助益。
  本論文首先對於「科幻小說」的名義彙整釐清,並據此以為擇取「晚清科幻小說」的標準。在經過「興起因由」、「時代論題」和「藝術表現」的分析,對於晚清科幻小說研究,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主要結論:

一、晚清科幻小說的興起可能是受到「近代科學的東傳」、「小說界革命的振興」、「幻想傳統的繼承」和「譯本小說的啟發」等因素醞釀激發所促成。

  就激發晚清科幻小說興起的外緣因素而言,近代科學的東傳,帶來了新的科學智識,促使中國科學環境的成形,奠定了晚清科幻小說創作的社會基礎。而「小說界革命」的呼籲,不僅振興了中國小說的創作,在當時並極力地引進各種新思想、新內容的小說題材,而隨著「科學小說」的提倡,無意間,也將西方科幻小說介紹到中國。
  對於影響晚清科幻小說創作的內在因素而言,在中國幻想傳統創作中,志怪文學已嘗試利用「傳統科技」為題材,發展出運用科技推理思維所構思的「傳統科技幻想作品」。到了晚清,由於科學的傳入,改以「科學」替代「傳統科技」作為推理幻想的依據,名實相符的「晚清科幻小說」於是確立。另一方面,當科幻小說譯本在晚清時期傳入中國,當時的科幻作家,雖然未能自覺到科幻小說的文類特質,但是小說中有關科學幻想的描寫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進而揣摩、援引其中的科幻成份,融入自己的創作中,成為帶有科幻特質的小說作品。因此,就在這內、外因素的匯集激盪下,晚清科幻小說因而興起。

二、晚清科幻小說的時代論題,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情勢。

  晚清,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變局中,複雜動盪的社會情勢,錯綜消長的思潮衝擊,都刺激著晚清小說的創作,現實百態全面地反映在小說內容中,因而造就了豐富多樣的創作主題。以晚清科幻小說而言,由於當時並未意識到「科幻小說」的文類特質,因此,初步嘗試的科幻描寫,散見在各種類型的小說之中,反而形成其更為寬廣的創作主題空間。於是,綜觀晚清科幻小說所呈現的時代論題,發覺其幾乎涉及了晚清社會現況的各個層面,尤其以「科學救國的呼籲」、「民族意識的覺醒」、「政治改革的寄託」和「女權思想的促發」四者最為顯明。
  在「科學救國」的呼籲中,晚清科幻作家透過科學幻想的描寫形式,極力渲染科幻發明的神功奇能,強烈表達了運用科學以改善國防軍備與民生實業的寄託。
  對於喚醒「民族意識」的努力上,晚清科幻小說,一方面即時地揭露列強侵略的史實,以傳達迫在旦夕的亡國滅種警訊;一方面刻意地強調傳統文化的優勢,以鼓舞人們對於自身民族的認同與自信。藉由「現實危機」與「傳統驕傲」的相互激盪,促使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政治改革」的主張上,無論是幻想立憲後美好前景的「君主立憲」派;亦或是嚴厲抨擊滿清腐敗政權的「種族革命」派,都在晚清科幻小說小說中,表達了對於政治的關注與理念。並且一致顯現了對於現實專制政體的不滿,要求立刻進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國勢。
  至於在「女權思想」方面的貢獻,晚清科幻小說基於「強國保種」的國家利益前提,對於傳統女界「纏足」與「不重智識」的陋習,多所批評;同時,也在小說中塑造了新時代的愛國女傑形象。凡此種種,都表明其支持當時「反纏足」和「興女學」的婦女解放運動的態度,對於往後女權思想的產生,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儘管晚清科幻小說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反映社會,抒發抱負,全面地鋪構了晚清現實生活的圖像,然考察全局,救亡圖存的時代危機感,卻是這些主要論題深層的共鳴。

三、晚清科幻小說在「人物塑造」、「結構安排」與「環境描寫」的藝術表現上,展現了超越傳統小說形式技巧的「科幻小說」新文類特徵。

  整體而言,晚清小說在藝術表現上仍略顯粗糙,然而,就創新的形式技巧來評斷,卻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受到譯本小說新題材、新形式的啟發,晚清小說在創作技巧上的引進與嘗試,顯示其企圖超越傳統創作窠臼的努力,同時,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晚清科幻小說即為此方面的明證,無論在「人物塑造」、「結構安排」與「環境描寫」方面,都有傳統小說未能企及的表現。

(一)創新的「科技發明者」類型
  「科技發明者」是傳統小說中前所未見的人物類型,他是科學與文學合流後,小說創作中的新嘗試,也是晚清科幻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突出的成就。雖然,晚清科幻小說忽略了科技發明者的肖像描寫,然而,卻賦予其鮮明的類型特徵。就學識修養而言,無論是「取法西學」還是「傳統自學」,對於西方學術的熟悉,是其共同的反映。而在性格表現上,強烈的愛國情操及對戰爭殺戮的反感,則構成其性格的主體。綜觀之,晚清科幻小說的「科技發明者」,一方面認識到西方學術的優越;一方面又排拒列強假科學強勢對中國的侵略,正反映了在晚清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時人對於「西方科學」,「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矛盾心態。

(二)渾然的「科學理據」說明
  晚清時期輸入「科學小說」的主要目的,即是為了利用小說的通俗形式,載介科學新知,以擔負普及科學的任務。同樣的,晚清科幻作家也有此創作共識,所以,科學知能的引介,也就成為晚清科幻小說著重的內容。相較於「學科書」的乏味,晚清科幻小說運用了科學幻想的吸引力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同時,透過「小說人物說解」、「敘述者插述」和「產品說明書」多元型態的結構安排,將科學知識自然地融嵌在情節敘述中,不但化解了科學說教的嚴肅氣氛,達到了科普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說解型態的巧思獨運,也展現了晚清科幻作家在因應「科學」新題材上突出的創作表現。

(三)科幻的時空環境改造
  傳統小說對於虛幻時空的想像,主要呈現在日月神話的寄託和對烏托邦的嚮往上。在科學未明之前,外星天體是神仙洞府的所在,是人間極樂的投射,純然虛構的神話想像,構築了傳統小說人世化的太空模式。直到晚清,科學新知的傳入,動搖了傳統小說中神話式的環境描寫,晚清科幻作家改以科學的觀點重新詮釋小說的想像空間,刻意地運用科學推理,創造了具有片面科學根據的太空幻境。此外,身處時代變動洪流,見識科技發明效能的晚清科幻作家,在烏托邦的認知上,也不再滿足於上古治世的歷史眷戀,轉而追求「科技的烏托邦」的未來實現,藉由各生活層面的科幻改造,透露其對於科學發展的憧憬。

  進入民國之後,在科幻小說的創作環境上並沒有突破性的改善,所以,民國初期的科幻小說創作,雖然充斥著「消閒」的創作風格,但是,在時代論題與情節描寫上,仍然延續著晚清科幻小說的創作脈絡而發展。
  三十年代中期,中國科學文藝創作環境成熟,引發了新型態的科幻小說創作,濃厚的西化色彩與嚴謹的科幻態度,都是與晚清科幻小說截然不同的差別。自此,晚清科幻小說出現了發展的斷層,科幻創作難以復見晚清科幻小說的影響,而直接取法西方科幻小說譯本,成為啟發科幻創作的主要動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幻小說的躍升,科幻創作的民族意識覺醒,凝聚成為「中國風格科幻小說」的創作共識,而建構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的必要性也因此突顯。於是,透過中國科幻小說的溯源,晚清科幻小說的先導地位獲得了重視,研究晚清科幻小說以了解中國科幻創作的初始情貌,也就位居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的首章。
  於是,以「晚清」為時代階段,全面地探討晚清科幻小說在當時的創作情況,不僅在文學反映時代精神方面,記錄了西力東漸下,晚清社會嬗變的實況;同時,對於中國科幻小說的整理與研究上,也提供了編寫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的基礎材料,更可借以作為創作中國風格科幻小說的參考,而此正是本論文期望得到的回應。

[下一頁:第一章 緒論] [回論文目錄]

感謝林健群先生提供精彩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回「科幻時空」]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