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客星站首頁  中國 UFO 研究專輯 21s.gif (6574 bytes)

立足小分子.縱情大宇宙:

為「中國 UFO 專輯」推出而寫

/(台灣)呂應鐘

前述
  1974年起,我翻譯《地球文明的預言》和《不明飛行物》二書,開始引領我進入宇宙科學的領域之中,因為:

  1. 《地球文明的預言》融合歷史、宗教、科學、哲學等觀念,創出全新的思維模式,讓學理工的我體認到人類的偉大成就並不是以科技進展為標準,而是「全知識」的擁有。因此種下了我日後逐漸脫離科技桎梏的思想,改以科技為基礎深入涉獵各方面知識,並能提出新觀念,以成一家之言為目標。

  2. 《不明飛行物》帶領我飛出地球,體認到宇宙的浩瀚及人類的渺小,培養我用宏觀的、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思考任何問題的習性,也由此讓我開始走向UFO研究領域。

  從1977年第一次上中華電視台的「蓬萊仙島」節目,接受李季準先生訪問迄今,已在國際UFO界建立知名度,且能提出獨家而不盲從的看法。1988年之前在小小的台灣島上,孜孜深研「飛碟學」(Ufology),卻始終有股難言、令我窒息、龍困淺灘的感覺。深深感到這是台灣金權政治和歌星文化的影響,使台灣科技水平低落,科技成果貧乏。

  自1988年後接觸大陸UFO研究界,使我的感受更加濃烈,也使我內心的矛盾更為升高。政治上,海峽兩岸互相對立,但在UFO研究上,我深深期望兩岸互相合作,因為: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研究飛碟的世紀,已近在眉睫了。

中國UFO研究的歷史腳步
  大陸的UFO風潮要從1978年11月說起。《人民日報》刊登沈恆炎的〈UFO──一個不解的世界之謎〉後,激起大陸學界的紛爭。次年9月20日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太空物理系)成立「中國UFO愛好者聯絡處」,成員七十多人,分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積極進行UFO學術研究與現象調查。

  1980年5月,經武漢市科協批准,聯絡處改名為「中國UFO研究協會」,81年3月在武漢大學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首屆理事會共11人,理事長為查樂平先生(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任教)。當時全國會員近五百人。

  1980年5月同時在重慶外語學院成立「中國UFO研究會資料翻譯小組」。83年8月該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25個省市自治區的八十多名代表,選出47名組成第二屆理事會,並將協會更名為「中國UFO研究會」,會上選出廣州暨南大學物理系梁榮麟教授為理事長。會址由武漢遷往廣州。

  84年2月昆明電影製片廠和雲南UFO分會聯合攝製〈飛碟在中國〉影片,對普及UFO知識起了很大作用。86年8月全國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23個地區80名代表共同選出理事會,並推選孫式立為理事長且確立學術研究為該會中心工作的原則。並將會址遷至北京。

  至91年初,經過會員重新登記註冊,並經整頓,總會員數已達3500人,愛好者近四萬人,各國均有UFO研究會設立,在全中國大陸已成為一支文化素質高、研究能力不斷提高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學術研究隊伍。

第四次大會新象
  1992年5月11至14日在北京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我第一次「正式」參與開會,也親身經驗中國大陸UFO研究會成立13年來的豐碩成果及民主選舉。4天會期,共分大會及發言討論、論文發表會、分組討論、經濟技術開發工作經驗交流會、理事會改選五個過程。雖是民間科學團體的會議,但規模卻不比台灣科技會議遜色。

  此次會議共有來自近四十個省市自治區各地代表150人左右參加,盛況空前。會中提報的論文達31篇,大多是涉及高深物理範疇,而其水準不亞於台灣若干學術會議。

  第四屆理事會的改選,更讓我親眼見到全無拉票、公正民主的選舉過程。從發選票、圈選、投票、開票、唱票全部過程歷時2小時,一張一張選票清楚地唱名,在黑板上劃「正」字,所有代表從頭到尾不離席,直到新任理事會員選出,大家才爆以熱烈掌聲。

  在會場中,我內心感慨一向將「民主」掛在嘴邊的台灣選舉,竟連「中國UFO研究會」換屆改選的民主程度還不如,不禁令人嘆息!(請勿認為我有偏大中國思想,而此會議也肯定我在台灣20年來對UFO的研究,高票選我為副理事長,此表示兩岸UFO研究界將邁向壯大的學術之路。我不認為其中有任何「統」的成分在內,也無政治因素。我們要的只是UFO研究的新世紀而已!)

  理事長孫式立教授,當時任駐墨西哥大使館一等秘書。副理事長除我以外,另有三位,分別是王昌挺(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主管)、高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程師)、陳林鋒(中國人體科學報社社長)。秘書長王煥良(航空航天部高級工程師)、副秘書長崔玉林(北京育才學校教師)、姜華(工程師)、溫孔華(香港天問雜誌社副社長)。理事除上述各人外,尚有陳燕春(博士、北京)、林起(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金帆(大連)、吳嘉祿(上海飛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謝湘雄(湖南省地質學校教授)、劉鳳君(山西省太原工業大學土木系教授)等人。

  由這個領導陣容,不難體會出「中國UFO研究會」並非怪力亂神、科學野狐襌、現代神話的民間好奇人物所組成,而是極有學術水準的學術隊伍。(怪力亂神、科學野狐襌、現代神話這三個批評UFO的用詞,是1977年間,台灣一些象牙塔教授們攻擊我研究UFO的用詞,由此可見台灣的一些只會拿教科書為聖經的教授是何等的幼稚、無知、心胸狹窄,也可看出台灣科技低劣的原因所在了。)比較兩岸的學術態度,不禁令關心台灣科技前途的人士唏噓了!

學術概覽
  根據該會學術研究部的統計,從三屆大會以來,全國各地發表的UFO研究論文共計五百餘篇,內容涉及成因和活動規律、大氣自然發光現象、宇航理論、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電磁振動、射流推進、導向原理應用、低溫常溫超導材料等。

  例如:電磁理論的非客觀性(暨南大學梁榮麟)、球形閃電地光火球與UFO(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鄒有所)、宇宙相對論量子力學(四川酆都水電局馮勁松)、論高溫超導性的機理(馮勁松)、射流推進球形潛艇及計算程序(貴州科學院新技術研究所馬瑞安)、UFO隱形問題初探(湖南國防科技大學黃小龍)、論反引力宇宙能光子火箭發動機原理(河北保定應用物理研究所張寶旺)、飛碟旋轉與質磁場(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伍培雲)、UFO生物耦合場圖譜(山東青州市電子應用研究所王偉剛、王大東)……

  這些研究論文篇篇深入,完全不脫離科學本質,但內容太過專門,實在無法在本站刊出。大陸UFO研究人士的學術執著、科學精神、方向掌握等,都不是台灣UFO迷所能比擬的。我敢說,若干研究水平也是台灣大學教授們無法比擬的。

  大陸早就是太空大國,也早能自製各式飛機,姑且不舉其在航天(太空)航空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光是看一下民間的「中國UFO研究會」會員數百篇科學研究論文的題目,就能讓我們警惕:他們火箭能上天,不是沒道理的!

本專輯的推出
  上述只是第一批大陸UFO專輯文章而已,我的資料櫃中有上百篇好文章,將在本站陸續推出,它代表兩岸飛碟學界的橋樑,也是要讓台灣民眾第一手了解大陸UFO研究的狀況,並加以深思。(可惜,事情實在多,我看只有徵求志工,用 scanner一一掃瞄簡體字文章,加以整理,然而是很費時間的。)

  台灣生活富庶,但流行的是歌星文化和黑金政治。數十年來的科技發展,有幾項足以自豪的?政府只會迷信少數科技單位的丁點成果,對民間人士默默地精研高深、先進科技卻一點關懷都沒有。

  要科學進步,必須往前看,必須要有宏大胸襟探究未知的領域,必須喚起民眾抬起頭來。我敢說:「研究飛碟學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領導國。」這不是誆語,也不是夢魘。二十二世紀的地球人若回過頭來看到我這段歷史言論,必然會驚訝於1999年的我,竟然是一位偉大的先知!然而,先知已孤獨的作古了。(但我相信,我的肉體在地球上作古,我的生命卻在宇宙中遨翔,縱情於浩瀚的宇宙中,在天上看著凡間後代的努力,看著凡間後代高智慧的人能領悟我的文字內涵,繼續探索,終於踏入宇宙殿堂,我也高興了!)


 [ 回「中國 UFO 研究專輯」 ] [ 回 「幽浮•外星人」 ] [ 回新客星站首頁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