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

《我的腫瘤不見了》

回新客星站首頁
 
       
 


本書目錄

推薦序
成和平
何永慶
林佳谷
楊瓊花
鍾昌宏

自序

書摘一
書摘二
書摘三
書摘四
書摘五

書摘六

感謝
相關連結

我的腫瘤不見了 呂應鐘 著

本書目錄推薦序自序 

  推薦序:〈上天給他的功課〉

◎ 林佳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深信這回呂教授的生病,是上蒼想借用他寫作的長才,讓他在與鼻腔腫瘤周旋一年後,將治癌、防癌的經驗提供國人參考。而他也不辱使命地,在一年間以自己生命的體驗,不停地作「抗癌筆記」,收載了時下西方正統醫學之化學療法(簡稱化療)、放射線療法(簡稱放療)與多種另類或補助療法,最後並探討「發展心靈意志」來達到抗癌與強身之最高境界。全書很周延地涵蓋了身、心、靈三方面的探討。
  致癌因素不外有三,即不當的生活形態、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隨著生活壓力加劇、外部環境崩潰,人們的免疫力與排毒能力普遍降低,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年年提高。民國八十九年衛生署統計資料,癌症死亡人數有31,554人,即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142.23。從民國七十一年以來,它一直是十大死亡原因榜首,在台灣每四人中有一人是癌症患者,每五張死亡證明書中就有一張是死於癌症。癌症已經不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每個人生命必須計算的成本。
  由於和呂教授素昧平生,對他的認識都是從書中點滴的資料拼湊來的,略知:他是男性華人、年五十四歲、有妻與子、南華大學教授、著作等身、生病前一年工作過勞並開始感到鼻內長了東西。在被診斷是「非何杰金氏鼻腔淋巴腫瘤」(non-Hodgkin's lymphoma)前,曾接受中醫鼻黏膜燒灼術;之後,接受正統西方療法(一次化療後,做了化療的逃兵,但接受過二十七次的放療)。在化、放療過程中,歷經白血球數低下、掉髮、禿頭、戴假髮等身心不適的折騰,但這其間也廣納有意義的另類與補助療法。一年後,檢驗結果:腫瘤不見了!重獲新生。
  從以上的簡述,我們有些聯想的空間:

  1. 癌症的發生,在遺傳因素未充分認識的一九八○年代,若依英國學者Doll-Peto 的研究,其致癌比重是:飲食(三十五%)、香菸(三十%)、生育/性行為(七%)、職業(四%)、酒精(三%)、地質地理地球物理環境因素(三%)、污染(二%)、工業產品(一%)、藥物與醫療過程(一%)。一九九○年代以後,隨著基因科學的認知,遺傳因素所佔的比重也漸行增加。
      鼻咽癌在歐美極為少見,只佔惡性腫瘤中的○•二%,可是在非洲的某些地區,則佔十∼二十%,香港地區約十八%。衛生署公佈民國八十九年國人死亡人數中,鼻咽癌是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九位、女性的第十二位,男性較女性偏高。而其病因,以易普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V)的相關性較明顯。
    書中提到「我該怪祖先嗎?(P.26)」不錯,由於華夏民族的基因與地緣特性,華人之肝癌與鼻咽癌偏高,似乎成了我們的宿命,就如每三個澳洲白人就有一人會得皮膚癌一樣。
  2. 人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它們平時與正常細胞處於動態的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當內外在壓力破壞身體內部環境的恆定(Homeostasis)時,即如呂教授生病前一年的過勞,癌細胞就抬頭了。
  3. 中醫燒灼術,「兩個鼻孔都插上小旗杆」的作法並非正統中醫療法,衛生署於今年四月全面下令禁止,違者最重勒令停業。(自由時報90.4.20)
  4. 化學療法(Chemotherapy)與放射線療法(Radiation therapy)是西方正統醫學的利器,兩者都是敵、我不分,以人體為戰場,是以其副作用大,原本需要作七次化療的呂教授,在接受一次後就做了逃兵,不過在放療方面卻依順地全程接受。化療與放療的利弊請參閱《還我健康》一書第十二章('Reclaiming Our Health', by John Robbins,1996 ;嚴世芬、潘定凱譯,琉璃光出版社),文中自有明白說明。
  5. 在呂教授夫人的細心照顧下,提供了備長炭(以淨化空氣)、喝能量水與排毒水、食用蜂膠與堅果雜糧、多食生機飲食與水果……等,這時不免讓人懷疑,他今日的康復究竟得力於何者最多?是西方正統療法,是正統療法加另類補助療法,還是只有另類補助療法的功效。有沒有可能另類補助療法加上心靈力量,就已足夠抗癌?且可免去正統療法下的副作用?這回腫瘤消失會不會是穿了防彈衣(指另類補助療法)下的成果?一位來自紐約的放射線師希摹.布納(Seymour M.Brenner)醫生的話,始終縈繞我心,他說:「行醫至今已三十九年,我每天治療一百到一百五十位病人,可說業務相當成功。但令我沮喪的是,三十九年來始終絲毫未見進展。」(Ref.'The Cancer Chronicle',Summer 1990, P.1)

  ※ ※ ※

  過去數年來,本人積極提倡「自然醫學」,並建立以三足鼎為例的「林氏自然醫學理論架構圖」,即在預防醫學、環境科學、心性學三大學門的基礎下努力精進,好比在鼎中熬練,直到「適應」與「自在」的火候,則三個三的目標(天、地、人三位一體,性、心、身三元合一,生命、生活、生態三生有幸)可期也,其中心性學之比重最為重要。最近更以「三」、「四」、「五」的口訣,即「綠生活」(三字)一步一腳印,以期全民「百齡壯年」(四字),並臻「醫院無病房」(五字)之境,向全民呼籲。至於「綠生活」的實踐,不妨採美國加州威瑪研究所(Weimar Institute,LA)所提出的新起點(NEW START)之八點來實踐,即營養(Nutrition)、運動(Exercise)、好水(Water)、陽光(Sunshine)、節制(Temperance)、好空氣(Air)、休息(Rest)、信心或信仰(Trust)。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同樣地,有「捍衛生命」意義的「衛生學」也是形諸於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睡眠、工作等行、住、坐、臥之間,是以有「衛生就是生活」的經典名言。
  人生本來是可以不必有病,不知病為何物,我們所需也只是一套不藥之醫學(a drugless medicine),可惜錯綜複雜的人生在八萬四千種法門中處處犯錯、處處被扣分,以致於無法享天年,並且色身得病,甚至得癌。萬法唯心,萬病由心生。生活若能做到無適非樂、隨遇而安,則能四大調和,色身自然安好。

※本文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本書目錄推薦序自序 

 

本網站由「新客星站」 維護與管理
 

   

 

 

回新客星站首頁